专访演员袁满:首位获得“国际和平贡献奖”的中国公益个人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10-08 责任编辑: 李艳娜 |
|
母亲言传身教 无惧外界“作秀”质疑 一个演员为什么用十几年的时间去从事公益?谈起做公益的初衷,袁满却有些“模糊”了,她说:“也许是母亲的行动无形中感染了我,我记得五六岁的时候,我们家门口经常会来一个乞丐,头发蓬松凌乱,穿着也很邋遢,我有点怕不敢靠近,但是母亲每次都会给她盛一碗米和夹些菜给她,并且告诉我不要去害怕她。她也是一个生命,也有父母,也是父母的孩子,也是有爱并需要爱、需要帮助的人,一定是因为各种原因才造成今天这个样子。母亲的善举在小小的我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所以,从小到大,我一直认为可以尽力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深深体会到了‘帮助别人温暖自己’。” 2005年,袁满随家人去往安徽农村看望乡亲,她发现村里的一位老人正在用扁担挑水,这让长年在外的她觉得不可思议。经过调查,袁满发现村里的人都是用同一个小水塘的水来洗衣服,洗菜,饮用。由于外出打工人员越来越多,山村多数都是留守老人,他们的饮水难问题更大。村长告诉袁满,这么多年来,这里的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了解情况之后,袁满便开始默默上山考察水源、并出资掘井、铺设饮水管道,直到解决乡亲的饮水难问题。之后当地村民想在“井盖”上写上“袁满”的名字,被袁满拒绝了。“我的故乡不富裕,我所做的事与他们的困难相比很小。有一位当时向我一再道谢的村里老人几年后过世了。但能让她最后几年轻松喝上一口干净水,也是我的一份欣慰。” 作为一名在聚光灯下的女演员,袁满这些年来在大小银幕上获得过很多奖项,拥有“微电影皇后”的称号。随着演艺事业的发展,她的公益之路不免受到一些杂音干扰。是不是作秀?是不是炒作? 面对质疑,袁满坦言,演员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工作之后可以拥有自己简单的生活,不要因为是公众人物,就让朋友觉得有距离感,“我害怕这种距离感,生活是自己的,我只需要真实就好,至于别人说什么我并不是很在意,我只是在坚持我想做的事情”。 拍摄公益作品 用行动带动更多爱心 不仅仅不愿意因为“公众人物”的光环而影响自己的公益决心,相反,袁满一直在思考,把自身专业与公益事业形成结合,用艺术的力量去奉献公益,用公益的力量推动自己的艺术。 2012年,袁满监制公益电影《雪莲之花》,为藏区需要教育援助的孤儿奔走呼吁。谈及为何选择拍一部电影去宣传公益,袁满认为,公益是一种带动,世界上需要关爱的孩子太多了,何止是孤儿。而在谈到自己去孤儿院看望孩子们的经历时,她说,“一个只会咿咿呀呀的孩子向我伸出双臂渴望拥抱时,那种渴望被爱的眼神感动着我,他们是弱势群体,我希望通过公益电影去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把爱给予缺爱的孩子们。” 2014年,袁满担任微电影《不被遗忘的时光》的总监制,拍摄了一部描述孤寡老人状态的感人影片。她说:“当我有一次去养老院时,被一个老人深深地感动了,老人的儿女在看望过自家老人时,都会告诉老人下次到访的时间,然而,老人从知道那一天开始,就一直拿着手表在盼望到访的那天,老人稍微有些老年痴呆症,他每次都以为是第二天,每天都在等待。我也想起自己的父母,盼望儿女回家的心情,因此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影片去关注孤寡老人,让自己的一点点爱的行动,带动更多爱心人士的参与。” 正因为她所坚持的艺术公益梦想,袁满成为“和爱同行”公益中心艺术教育代言人,并制定了五年“阳光计划”去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她将集结自己身边的影视艺术人士,组成志愿者团队前往需要受助的地区,让当地孩子的艺术天分得到发掘和保护,让当地孩子与国际艺术教育零距离。这成为她获得国际和平公益贡献奖的重要原因。 当记者最后问到她如何坚持做了十多年的公益时,美丽纯净的袁满只是腼腆的微笑着,她说:“这只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不知不觉就做到了现在。”(王文娟) 袁满简介: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2011年领衔主演电影《操场》,该影片入围第62届柏林电影节,第64届戛纳电影节作品展。2013年领衔主演微电影《爱西施豆腐》,该影片获得中央电视台美丽中国《极拍48小时》微电影大赛“金奖”、最佳电影奖和最佳视觉奖,受到央视及各界媒体的广泛注目,并被冠以“微电影皇后”的称号。 来源:苏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