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关注民生
南京尝试残障人托养中心内办养老院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08-07  责任编辑: 李艳娜

  “现在我们身体还行,还能照顾他(她),等哪天都不在了,我们的孩子谁来照顾呢?”这是残疾孩子父母的普遍担忧。

  去年,南京一家民办残疾人服务中心得到市民政、残联等的大力支持,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尝试,在中心内办起一家养老机构,形成残疾人服务中心与养老院“合二为一”的新架构,期望为解决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寻找一条新路。

  近日,记者前往该中心探访发现,这一新模式已取得明显成效。

  抱团取暖,几户残疾人家庭联合办起残疾人托养中心

  在玄武区孝陵卫街道晏公庙社区双拜岗98号附近,“南京玄武博爱勤善堂老年人服务中心”和“南京博爱勤善残疾人服务发展中心”两块牌子赫然挂在一起。

  说起筹办南京博爱勤善残疾人服务发展中心的初衷,该中心理事长、年届古稀的俞素琴显得颇为动情。她介绍,38年前,她捡到了一个智残婴儿,为了全心全意地抚养她,她没有生过自己的孩子。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俞素琴的心里越来越放不下与女儿一样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们。2004年,俞素琴与几户残疾人家庭和同样关注智障人群公益事业的梁襄,共同创办了南京第一家专业托养智障人的南京博爱勤善残疾人服务发展中心。

  中心成立至今,总共接纳了100多名需要托养的智障孩子,其中有的孩子经过培训,已经成功融入社会。随着中心影响力的扩大,一些外地智障孩子也被送了过来,小芳就是其中一位。

  小芳今年40岁,患有智障和轻微的精神障碍,在中心已经住了1年。“小芳来自贵阳,只有五六岁孩子的智商,但行为、身体状况已经逐渐进入中老年了。她的母亲60多岁了,眼睛患病也看不清东西,现在跟着小女儿在扬州生活。”负责照顾小芳的工作人员介绍。

  在中心三楼的活动区,记者看到了正与志愿者交流的小芳。“这个项链很漂亮,我要在过年的时候送给妈妈和妹妹,他们让我在这里交了好多朋友。”小芳一边说,一边穿着手工项链。

  “衍生服务”,把残疾人士的家长也“管”起来

  为何在筹办残疾人服务发展中心之后,又在同一个院子里办起养老院?身兼两家中心负责人的梁襄说,这完全是现实的需要。

  梁襄介绍,这些孩子被送到中心后,他们的父母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在中心的生活,也会跟过来一段时间,希望看到孩子逐渐习惯中心的生活了再回家。可是,以前的残疾人托管中心只管残疾人士,无暇管大人,大人们只好在附近租房,很不方便。

  比如来自安徽黄山的小梅,患有先天性智障,已经30岁了,还像个孩子,整天缠着爸妈。所以小梅的爸爸把小梅送到中心后,自己也在南京住了下来,希望可以陪护一段时间,让孩子逐渐“断奶”。

  此外,虽然中心管理人员习惯性叫收留的智障人士为“孩子”,实际上他们的年龄也不小了,小的有20岁,大的超过了40岁,长期照顾这些孩子的父母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也需要一个养老的地方。比如有一位老教授,妻子去世,家中还有一位生病的老父亲,又带着一个智障儿子,生活负担很重。

  “就是基于这些现实情况的考虑,中心便有了在托养中心成立养老院的想法。”梁襄介绍,去年,南京玄武博爱勤善堂老年人服务中心得到正式批准,先后接纳了20多名残疾“孩子”的家长住了进来,一边阶段性照顾孩子,一边养老。

  残疾人士家长:“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残疾人托养中心开办养老院,日本、美国等地曾有先例,但在江苏还是第一次尝试。这一新举措推出一年来,得到了残疾人家长的由衷欢迎。

  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小芳的父母把她送过来后,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养老院住了一段时间,看到小芳对他们的依赖感减少了,能适应这里的集体生活了,才选择离开

  小梅的爸爸王先生则说,他们在南京陪伴小梅一星期,看到小梅和同伴玩得很好,也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再过一段时间,他们打算回老家。

  对此,梁襄则有更深远的考虑:“智障残疾人衰老得很快,通常在40岁以后就进入老年期,他们窝在家里养老,是家长们最大的心病。像国外的这类残疾人老了后,经过评估可以转入养老机构。我们在托养中心尝试建养老院,也是希望将来这些残疾人老了以后,能够顺利过渡到养老院来。”

  梁襄同时表示,他们的尝试只能解决很小一部分残疾人的养老问题,目前来看,残疾人托养中心和养老院全面融合希望是存在的,但操作难度也不小。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残疾人托养中心办起养老院,这种探索非常有现实意义,但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智障、精障残疾人对环境变化很敏感,他们转入养老院,一旦犯病,对其他老人会造成一定伤害,这也是之前没有养老机构愿意接纳智障、精障残疾人转入的重要原因。

    来源:南京日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