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模范
“拐杖村医”坚守山乡31年 从不收取出诊费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07-23  责任编辑: 李艳娜

  李阳升拄着拐杖出诊。

  31年,他拄着单拐背着药箱,行走于两路口村的山山岭岭。躬身前行的背影,成为村民们最熟悉的风景。

  31年间,他出诊多少次、拄坏了多少拐杖、穿破了好多双鞋,已经无法计数。但却对1500名乡亲的健康状况了然于胸,手机里储存着所有病人的电话号码。

  他医术精湛远近闻名,面对名与利的诱惑,却选择坚持,固守清贫,并多年坚持不收一分钱出诊费。

  医者仁心,他用行动作出了诠释。他,就是巴中市恩阳区两路口村的拐杖医生李阳升。

  风雨无阻

  31年出诊无数次

  今年51岁的李阳升,出生于恩阳区两路口村。3岁那年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左腿再也无法站立,从此拐杖就成为他终身的伙伴。

  由于家境贫困,高中毕业后,李阳升放弃考大学的机会。20岁时,在父母安排下,拜一位农村老医生学医,从此踏上治病救人之路。他一边行医,一边刻苦进修,1988年获得医学大专文凭,1991年担任两路口村卫生站站长至今。

  两路口村村民有1500多人,村卫生所就设在李阳升家里。10多年前,村里还没通公路,也没有电话。病人的亲属们要么站在山头远远地喊,要么上门来请李阳升出诊。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后,李阳升备齐药品,将药箱斜挎在肩上,左手拄拐,右手拿着听诊器、血压计就出发了。

  两路口村共七个社,距离最远的是2社黄石盘,对于健康人来说,这都是一段不算短的路程,拄着单拐的李阳升,往返一趟要四五个小时;7社许家咀的坡坡坎坎特别多,每次爬坡时,为防止药箱受损,他会先将药箱放到高处,然后再手脚并用地往上爬;返回时则抓着路边的草木,小心翼翼地往下滑。

  如果是晴好的白天,这些都不是问题;逢雨天或夜晚,就是不小的考验。他左手拄拐,右手打伞,还要拿电筒照路,这时,身上的药箱就显得特别沉重,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李阳升那条不能行走的左腿,每晚都要睡很久才能捂热。但一有病人家属找上门,他就立即披衣起床。有好几个风雨夜,他隐隐听到外面有人喊,由于自己未及时答应,对方就悻悻然走了。他顾不得尚未捂热的左腿,立即跑到窗边把对方叫回来。“乡里乡亲的,没有办法,再说别人深夜上门,肯定情况很急。”

  31个寒来暑往,拄着单拐的李阳升,走遍了两路口村的山山岭岭,出诊多少次,已无法确切计算。

  以心换心

  31年无一起医患纠纷

  不管出诊多么艰难,李阳升都不收取一分钱出诊费。近年,乡亲们的经济条件也好了,但他依旧不破规矩。

  李阳升的诊所里,保留着厚厚几摞账本,详细记载了所购药品的种类及价格。他坚持用良心药,拒绝各路上门推销的药贩;每类药品的进价都清清楚楚,病人一目了然。

  李阳升的手机里共保存有318个电话号码,其中200多个是本村村民。两路口村共476户,1595人,每个家庭多少人口、老人多大年纪、健康状况如何,他都了然于胸。

  邻村一位名叫张桂华的七旬老人10多年前因冠心病中风瘫痪在床,家人请木匠赶做棺材准备后事,李阳升硬将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老人的子女特地送来一面锦旗,李阳升推辞不过只得收下,这些年,他一共收到过3面锦旗,但从未挂上墙,“这些都是虚的,治好病才最重要”;村民刘怀勇多年的肺气肿被治愈,家境贫寒的他送来瓜果蔬菜表示感谢,李阳升推辞不过,给钱对方不收,便将菜钱从药费中扣减出来。

  行医31年,两路口村未发生一起医患纠纷,李阳升与乡亲们保持着鱼水深情。

  其中的秘诀,在他看来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以心换心,“站在患者角度想问题,再多一份耐心和真心,就自然能够获得患者最大程度的信任。”

  放弃跳槽

  婉拒坐堂医生邀请

  由于勤奋好学,李阳升的医术早已颠覆了人们关于乡村医生的传统印象,他对中风偏瘫等疾病有着深入研究,其声名远播周边县区。

  镇上有诊所看中了李阳升,邀他去当坐堂医生,月薪5000元;还有人找他合伙办诊所,但均被其婉拒。其实早在7年前,李阳升就有特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机会,他却选择了放弃。

  虽有好手艺,但李阳升的家境并无多少改变,日子过得一直紧巴巴的,还靠妻子喻彩文的小卖部补贴家用。妻子经常问他:“你终年这样奔忙,到底为什么呢?”他每次都笑呵呵地蒙混过关。

  “右腿没有当年有力了。”奔波31年,李阳升感觉身体已不如从前,由于常年拄拐,左腋窝那道伤口就从来没有愈合过,如今那根用了7年的拐杖,把手已经磨得光滑。

  为什么就走不出两路口村呢?李阳升偶尔也这样问自己。

  2007年,海口一位老板脑出血瘫痪,听四川巴中老乡说,恩阳的李阳升能够治好,这位老板买好飞机票,并派专人接李阳升去海口为其治病。在海口的7天里,李阳升接到了两路口村10多位病人的电话,大家等他回去换药。他谢绝了海口老板的好意,心急火燎地回到恩阳。也是在那一刻,他明白了,自己这一生再也走不出两路口村。

    来源:华西都市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