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民公仆
杨艳荣 “艳荣工作室”引来500志愿者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06-29  责任编辑: 李艳娜

“这个荣誉是对我12年社区工作的肯定,感谢领导,感谢居民。我退休多年,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是我的责任。我认为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就是幸福。”

○人物介绍

小阳泉南社区,8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里有服务大厅、健康服务站、宝贝培智园、创业就业培训基地等,居民们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各种服务……通过13年的建设,小阳泉南社区从“皮包社区”变成了省级文明社区。

这些变化离不开64岁的“小巷总理”杨艳荣。2003年,杨艳荣退休。同年,小阳泉南社区成立,闲不住的杨艳荣主动请缨,到社区工作。

社区刚建立时没经费、没人员、没场所,工作人员出门时,口袋里揣着印章,有需要就现场办公,被社区居民戏称“皮包社区”。为了改变社区基础设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杨艳荣无数次往返于有关部门之间,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一幢5层8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

在工作中,杨艳荣了解到社区共有近500名老年人,其中近200人是空巢老人。为了这些老人,2009年,杨艳荣协调驻地相关单位,成立全市首家老年餐厅,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供应午餐,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还上门送餐。2012年,社区又成立了全市首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并创设了文体活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家政服务“5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同时,社区成立了“爱心志愿服务队”,全天候为60岁以上的“三无”老人、残疾老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

2013年,杨艳荣创办了具有养老助残、医疗保健、小区维护等七项功能的“艳荣工作室”,组织热心社区公益事业、有服务特长的居民和志愿者为社区服务。如今,“艳荣工作室”已经有4支服务队伍,500余名志愿者。

○未来计划

对于未来,杨艳荣想把社区打造成智慧养老社区。“现在老人们最大的问题是孤独,他们的子女由于工作原因不在身边,平时没个说话的人,甚至老人生病或发生意外,子女们都不知道。”杨艳荣介绍,她想依托社区的科普站、老年大学、科普信息员等资源,把各种科技手段引入社区养老,让老人们更方便。比如:通过视频设备让老人可以经常和孩子们通话;通过定位系统,当老人遇到危险时,能及时发现老人的位置等。

同时,杨艳荣还想盖一幢养老院,不仅面向社区,还面向全阳泉市的老人,让老人们可以在一起生活养老,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作为基层的党支部书记,我要打造为居民群众服务的‘战斗堡垒’,居民的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杨艳荣说。

○记者手记

大忙人,但居民的每一件事都记在心里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对杨艳荣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忙人”,采访过程中她的电话一直不断,各种会议、社区的事务、居民的求助……有几次因为事情紧急,采访不得不暂时中断。尽管事务繁杂琐碎,但是每一件事她都记在心里。“4号楼一单元302的水管漏水了,请派个修理工过来看一看吧。”“7号楼的李大爷扭了脚,你们做好饭,我给送去。”“李阿姨,你行动不方便别自己买菜,我联系志愿者去帮你。”……她一边接受采访,一边安排各种事情。

还有几次,杨艳荣必须参加几个重要的会议,记者就自己联系社区的居民向他们了解杨艳荣的情况。居民张祚是个固执的老人,他患有腿部残疾和癌症,“说实话杨艳荣刚来社区的时候,我并不服她。因为她一个女流之辈,还是个外来户。她刚来的时候,我一直没有找过她,只是悄悄地观察,看她能给社区做些什么。”张祚悄悄地告诉记者。

后来,杨艳荣筹资盖了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接入自来水,修路、装路灯,还时常为张祚到图书馆挑选书送上门,给他送去轮椅,为他送去寿桃……她的所作所为打动了张祚。“过了很长时间,我才认可了杨主任,过去社区的活动我总是以身体不好推托,现在社区需要啥,我都主动参加。”张祚说。

来源:山西晚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