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民公仆
志愿者眼中的援疆干部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05-12  责任编辑: 李想

  这是一篇在援疆兄弟中广受好评的文章。作者是复旦大学的“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哈夏。自两年前被分配到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开始,哈夏便用独特视角,记录下援疆生活中一幕幕平凡的点滴。——编者

  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群来自上海的援疆干部来了,来到祖国的边陲。他们很多人曾经对这里一无所知,不过相处了这么久,他们的豪迈,由始至终让我深深感动。

  “儿子,给爸爸讲讲今天认识了几个字?”“儿子,怎么今天精神不太好?”

  “女儿真棒!老爸爱你。”

  晚饭后,办公室的各个角落传出援疆干部们跟家人语音或视频的声音。如果在上海,当你完成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推开门看到爱人和孩子,疲惫定会消失大半。但如今,他们与家人相距万里,只能靠语音、视频通话来教儿子认字,鼓励子女,了解家人的生活动态。去年有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网络不稳定,就连视频关心,都成了奢望。

  一位援疆干部的女儿咳嗽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得知后好几次打电话给援疆医生请教专业意见,然后再打电话给爱人,一边安慰,一边告诉爱人该怎么做。他平时多以严肃示人,语气中毫无局促,但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他的忧心。

  很多援疆干部的手机屏保和电脑桌面都是自己家人的照片,仿佛心与心的相通,咫尺天涯。有一次,我在整理集体活动照片,看到一位援疆干部爱人来疆的照片便夸了句:“嫂子真漂亮!”他笑着答:“哪里漂亮啊?都老太婆了。”看似不经意的语气里,满满都是“老夫老妻”的爱。上次集体生日会上,记不起是谁唱了一首《父亲》,嘶哑的声音,跑了调的歌,却引得一群五尺男儿默默流泪。

  “五加二,白加黑”,记不得星期几,不知道休息日。这就是他们正常的生活状态。除了每天到各挂职单位工作,很多项目还要求援疆干部隔三岔五下乡督促。“风里来,土里去”,“每天三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革命战士一块砖,三年吃下三块砖”,听着都是调侃的戏言,现实还真这么“骨感”。“当年的任务当年完成,当年的资金当年使用”,看似“不差钱”的任务,真正落实起来也是充满了坎坷和艰辛,甚至有很多难以言表的困难。

  莎车分指每周的工作例会雷打不动地在周日晚上八点半召开,常常会开到午夜零点,遇到个别情况,也会持续到凌晨一两点。记得有一次,为了讨论援疆“十三五”规划,会议足足持续了6个多小时。

  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他们常常会选择“动一动”。换上运动服,拿起羽毛球拍到临时搭建的板房“球馆”过上几招,个个身手矫捷。每逢大型节假日,这里还会举行文体比赛,羽毛球、象棋、飞镖、篮球等各路高手,纷纷亮出绝活。阵阵欢笑声中,所有疲惫和烦恼也仿佛烟消云散了。

  尽管这里反恐维稳形势严峻,但他们对于“大美新疆”的爱从没改变。阿曼尼沙罕纪念陵、巴旦木花海、叶尔羌河畔、昆仑山脚下……这就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他们用自己的眼睛欣赏、观察,更多的是在思考。

  如果我不是一位在这里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天和他们一起工作、生活,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援疆干部的苦和乐,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他们中的很多人,之前跟新疆没有任何交集,他们也完全可以选择不来,但是他们来了,在这片热土上洒下了汗水和思亲的泪水。我非常理解他们,更钦佩他们的胸怀。我觉得作为新疆人,在心怀感恩的同时,更应该激发出建设自己家乡的热情。抛家舍妻的援疆干部都在真心付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家乡努力一把呢?

    来源:文汇报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