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民公仆
三十余载春秋坚守雪域高原:生是大山死是碑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5-01-12  责任编辑: 李想

  “康巴冬月雪满山,壮士一去不复返,贡嘎巍巍哭我兄,大渡滔滔泪难干。”2013年12月17日,这首诗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大量转发——这是甘孜州原副州长、现任南充市委常委的胡斌,献给因车祸辞世的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世祥的悼词。2013年12月16日上午,毕世祥在基层调研途中,在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时,发生车祸,因公殉职。2013年12月19日下午,丹巴县城万人空巷,人们自发排起长队,为毕世祥送行,队伍足有10里。按照藏族的习俗,毕世祥的骨灰安葬在丹巴县章谷镇白呷山——他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

  2009年,毕世祥同志(右一)考察“帐篷新生活”设施生产情况。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四川站

  在藏区工作30多年,毕世祥坚决捍卫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致力于推动甘孜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民计;他以“爱国守法感恩团结”群众教育活动为抓手,组建了5000余名宣教辅导员队伍,创新“1+N”宣讲方法,构建了全民参与的大宣教格局;他“舍小家、顾大家”,用宝贵而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英雄赞歌。  

  1.甘孜人民:他教会我们“最好的松茸在书本里”

  甘孜州,就是那首传遍世界的《康定情歌》诞生的地方。康定,是甘孜州州府所在地。

  2013年12月19日,远在白玉县白玉河坡村的根秋绒布、罗陆两家人为毕世祥煨桑祈愿。毕世祥是他们的“干部亲戚”。“他比亲人还亲啊。”根秋绒布说,“得知亲戚不幸去世,万分悲痛,我们点上酥油灯,为他祈愿。” 由于康定县城地势狭小,灵堂设在甘孜日报社院内,花圈摆满了整个院子。来吊唁的各族干部群众络绎不绝,哭声持续了好几天。很多人感激地诉说他曾经“对我们的好”。 那几天,记者在康定县城随机采访,无论街头的出租汽车司机、行人,还是商铺、小吃店的老板、顾客,几乎人人都知道毕世祥这个人。“他是个好人,不该走得这么早。”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仅仅2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州所有18个县。要知道,甘孜州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和整个山东省陆地面积差不多,州内各县之间距离远,交通不便,许多自然村还没通公路。

  毕世祥常说,老百姓是最质朴的,也是最现实、最注重结果的。

  “毕世祥小时候在农村放过牛,后来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张建国是甘孜州委群工局干部,毕世祥任副州长期间,两人朝夕相处了4年时间。他说,毕世祥很重视教育,现在广为流传的观点“最好的虫草在课堂”就是他提出来的。

  2010年春夏之交,石渠县长须干马乡的草原又到了采集虫草的“黄金期”。小孩儿身体灵活,眼睛“尖”,几乎都跟着大人上山挖虫草,去上学的极少。毕世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十分忧心,他问:“谁知道最好的虫草在哪里?”有的说:“在高山的草甸上。”有的说:“有黑土的草甸更好一些。”“我看,最好的虫草在课堂里、书本里,在老师讲授的知识里。”毕世祥的话让大家摸不着头脑。看着村民们困惑的眼神,他说,只要送孩子上学,学好了知识,收入自然就会提高。虫草总有挖完的一天,可知识越学越多。后来,这句话被人们口口相传,流传到了藏区的很多地方,还改编成“最好的松茸在书本里”“最肥美的牛羊在课堂里”等版本。

  毕世祥担任甘孜州委宣传部部长不久,就组织实施群众文艺下乡3年覆盖全州乡村计划,让边远地区的农牧民能享受文化生活。他先后到联系点白玉县先锋村和布格村20余次,争取资金100余万元用于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在毕世祥看来,文化发展要走“两端”,一“端”是向下,到农牧民中去,另一“端”是走出去。他提出了“将藏民族文化融入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2013年春节期间,受文化部委派,甘孜州民族歌舞团赴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举办“欢乐春节”演出,把浓浓的新春祝福带到异国他乡,展示了藏族人民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幸福安康的生活。

  毕世祥眼睛看着百姓,心里牵挂着民生。20多年来,从高寒牧区到山高谷深的农区,毕世祥进村入户,把田间地头当课堂,以牧场草甸为书本,拜农牧民为师,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他常说,踩稳“地平线”“接地气”,工作才有灵气。

1   2   3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