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美丽中国
沈阳试水社区养老市场化运作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4-11-27  责任编辑: 李想

  市场化可以丰富社区养老模式的内涵

  调查机构曾做过统计,中国老年人对熟悉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对家以及家所带来的氛围都比较依恋,“落叶归根”的心理也是一种证明。社区养老这种模式,所需成本低,满足老年人心理习惯,是中国未来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但中国老年人太多,完全依靠政府很难解决。 

  经营老年服务用品的企业主苏畅,对市场化下的社区养老模式有自己的看法。

  目前朱剪炉街道的这种部分服务市场化的尝试,苏畅认为前景很好。政府先进行投资建设,并以自己为主体尝试市场化运营,也是为日后市场化大面积发展作出表率。很多企业想要从事养老行业,但市场化的规则决定没有企业可以长期作出纯公益投资。

  苏畅认为,市场化可以丰富社区养老的服务,竞争下的质量提升可以避免日间照料站沦为免费麻将室和棋牌室,市场化下增加的足浴、洗衣、按摩保健、医疗等服务都可以吸引大量专业人员,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未来,苏畅希望,政府能逐步放开市场化服务范围,让更多的企业能投身其中。而政府出了严格监管之外,也应该予以补贴,这样才能让企业优质专业的服务更好的服务于社区中需要帮助的老人。就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而言,从企业产品切入和利润切入未必是坏事,因为这部分产品和利润中包涵的是老年人最需求的专业性指导和专业用品的推荐。

  苏畅建议,朱剪炉街道能对辖区内老年人身体状况作出普查和评估,针对卧床老人及半失能老人给予相应的上门服务,因为这一部分是最有需求的老人,而不仅仅是顾及活力老人。同时,这种健康评估对于未来老年用品企业融入社区养老模式有着一定的便利性。老年产品进入社区日间照料站也可以丰富照料站服务功能,让老年人在照料站中活动更加安全。

  “社区养老模式市场化运营不仅仅是有利于可持续,更多是可以确实地提高服务质量。现在政府不放心全盘交给企业,企业也在观察政府的市场化运作成果,双方需要的是互相沟通,彼此进行资源整合和互补。未来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是需要全面放开的。”苏畅说,未来朱剪炉街道也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让企业和政府共同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社区养老:官民如何更好融合

  “2013年年末,辽宁省空巢老人已高达326.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1.4%。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较为弱势的群体,其日常生活往往更需要他人的关照。”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表示。

  辽宁省社科院一项针对养老的调查显示,在养老方式选择上,选择自我养老和家庭养老的老人占61%,选择社区养老的占20.0%,选择养老院等专业机构养老和其他方式养老的比例分别占12%和7%。就空巢老人而言,他们更多愿意去选择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模式。

  对朱剪炉街道社区养老的市场化尝试,在王磊看来,这是在满足大部分低收入老年人群体需求的前提下,逐步将服务推向市场化的一个过程。不论何种形式的社区养老模式,最终都是为老年人服务。一种模式是否能够持续,也在于其能否受到老人们欢迎与支持,老人在这其中始终是服务的主体,一切模式的中心。

  王磊认为,与西方先富后老不同,中国在未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阶段,老年人绝对数量已经超过两亿,其相对应的养老方式选择也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中国老年人绝大部分仍然采用家庭养老的方式,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所占比重较小,而这种情况主要是和民族传统与思想有关。虽然目前家庭所提供的养老功能和福利功能很强大,但相比过去也仍然大有削弱,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选择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在这其中,社区养老作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折中选择,可以为老人在不离开家的基础上提供相关服务,是目前老人们抵触情绪最小的一种养老方式。就社科院调查而言,老年人选择或者有意愿去选择社区养老的比例越来越高,人们也应去更多地关注社区养老这种模式的发展。如果就目前需求来看,社区养老这种模式应该是具备可持续性的。

  在谈及老年人对社区养老选择的原因时,王磊具体分析为两个方面:第一,从我国人口结构来讲,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所对应的养老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家庭所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足,老年人的选择只能向家庭以外延伸,而社区养老较为顺畅地实现了这种对接;第二,社区养老组织所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样化,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需求。而且传统社区养老模式普遍带有官办性质,性价比较高。尤其是随现阶段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其所提供生存服务与发展服务与养老机构所提供的程度越来越接近,在此基础上社区内因地制宜开展的老年大学、企业慰问、组织旅游等享受服务甚至会比养老机构提供的更加丰富。

  “在我国,社区与社区养老的概念引进时间相对较短,传统的社区单项服务仅仅可以称为是一种福利,构成不了社区养老的概念。由政府为主体,提供全公益服务的模式,实际所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都相对较差。我们做过走访,大多数社区日间照料站利用效率都很低。”王磊认为,不仅如此,政府这种投入面对如今庞大的老年需求只会越来越多,财政负担也随之加剧。在社区养老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发展社区养老。

  “不能粗放型管理,如果仅仅铺下摊子,那么实际运作效率会非常低。”在王磊看来,朱剪炉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是以政府为主体,其对社会组织的整合能力和容纳能力非常强。这是朱剪炉街道这种尝试最大的优点,但如果组织协调能力不足,很难使这些社会组织按预期目标有效运转。同样是因为政府为主体,整体偏向于传统模式,使其在依托政策扶持方面有很大优势。凡事有利有弊,政府为主体这种方式缺点在于以下几点:第一,社区组织服务中心的组织协调能力是否充足,有没有时间、精力去长效管理很难说;第二,养老服务需要专业化人员,社区日间照料站很难有高素质的护理服务人员,如果采用聘请制,市场化运营部分也较难支撑这一部分开销;第三,配餐中心和托管中心目前都没有正式运营,未来随成本上涨,其成本和收益很难平衡。

  “这仅仅是一种尝试,还不足成为模式。未来社区养老模式肯定是要向以市场化发展的,朱剪炉街道的这种尝试是走向市场化的初期,是一种过渡形式,如果以这种形式为最终发展阶段,肯定是不行的。”王磊建议朱剪炉街道,未来能够引进更多的市场化运营服务,同时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税收的扶持。   

  王磊认为适合沈阳的社区养老模式,应该参照公立养老机构的半官方运作模式,而不是纯官办或者纯市场化。具体而言,政府应该将主导权放到企业的手中,同时政府加以严格的监管,实施准入制度和淘汰机制。

  “服务要交给市场,监管要交给政府。现在政府将一部分无偿服务转为市场化服务的做法是正确的,未来只要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值得推广。所谓福利不一定是无偿,低收费也是福利,而且可能是更好的福利。”王磊坦言。

  王磊总结,最好的形式是,企业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政府加之监管和财政补贴。这样在提高服务质量效率的同时,能较为全面的满足各收入阶层老年人的需求。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相对弱势群体,他们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折射的是中国目前养老服务发展的趋势。社区养老这种形式以其满足老人心理归属感和相对低价而又不脱离社区集体环境的优势,赢得了大部分空巢老人的心。

  “朱剪炉的做法代表了社区养老的发展趋势。”王磊表示,未来仍然会是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和机构养老并存,他们分别对应着各种的需求人群。社区养老模式应该向多元主体发展,各方面都应参与到社区养老模式之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1   2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