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聚焦公益
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有爱心 更专业 眼界变宽广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4-08-04  责任编辑: 李想

江苏省首期宗教界公益慈善培训班(图:福音时报)

 江苏省首期宗教界公益慈善培训班
 
    慈善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捐钱捐物”。在参加宗教界公益慈善培训之前,很多宗教界人士也这么认为,但事实上,宗教界要从事公益慈善,爱心是根基,专业和眼界也必不可少。

    在政界、学界和交界的齐声呼吁中,很多人期盼着宗教界公益慈善春天的翩然而至,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更好地做好公益慈善,江苏省举行了首期宗教界公益慈善培训班,为期五天,来自江苏省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的80位团体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除了聆听专家的精彩分享,学员们还于7月23日参观了爱德基金会的部分社区服务事工,如爱德仁谷颐养院、虚拟养老院、好来屋公益服务中心、爱德面包坊,学员代表分别分享了参观体验的感受,在亲手“触摸”慈善的过程中,他们对公益慈善有了新的看见和认识。

    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优势明显

    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有着天然的优势,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金锦萍教授就明确指出,基于信仰,宗教组织和以信仰为基础的慈善组织在从事此项活动时具有明显优势,譬如,团队更有凝聚力和持久力;资金和志愿者支持会更加稳定和持续;更能坚持以服务人群为核心,关注其尊严和心灵;更具公信力和自律能力。

    一位天主教的神父还分享,“宗教慈善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来自神对个人的关爱。“常州的的梁化平牧师认为社会上做慈善无非是爱心,但是宗教界做慈善有除了爱心还有宗教使命感。他回忆汶川地震的时候,常州的教会和爱德基金会一起组织了救灾活动,背后爱的力量让很多人感动。

    在培训当中,国家宗教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刘金光以“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是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为题,详细解读了2012年国家宗教局等六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他说,此《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鼓励宗教界在社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专门文件,可谓“发挥宗教积极作用”的破题之作,更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为宗教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依据。为了支持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江苏省宗教局副局长顾传勇说:“要优化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制度环境、落实细化相关政策规定,拆除“土围子”,为宗教慈善活动广开绿灯,减少检查站,取消收费站,多设服务区。”

    宗教界做慈善要揭示现实问题、变得专业、眼界更开阔

    通过培训,宗教界人士对慈善有了新的认识,信心满满。在参观爱德基金会的社区服务事工之后,不同宗教的人士从各自背景出发看到了很多现实问题。在参观了养老院之后,徐州市道教协会的王中华会长分享说,他看到传统孝道文化与现实存在严重脱节,这令人心痛。“当我进入养老院时,内心悲喜交集,我的心里十分难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来讲,送入养老院,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悖的。”在参观了爱德的养老院后,他这么感慨。他们昨天去社区看望了一位老太太,她有四个子女,都有一定身份,但是那位老人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着,这需要人反思,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多,作为宗教人士,责任很重。参观养老院,他看到传统的孝道文化与现实的脱节,王会长就想,宗教界人士在做养老院的同时,是否能揭示这个问题,这需要反思。

    一位基督教牧者也认为,很多老人都不愿到老人院去,认为到那里就是等死,那里的人笑容很少,一年内子女不去看,要用基督教的理念来办养老院。

    一位20岁就出家的佛教界学员认为慈善是让社会理解宗教的很好的方式,比起全世界,中国的慈善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慈善的春天即将来到。慈善不只是钱的问题,能否做好慈善,体现在很多细节方面,做好慈善需要专业人士,现在很多的慈善都做的蜻蜓点水。

    另一位牧师表示,在参观了爱德栖霞区的养老院后,发现那里和想象中的社会服务不一样,从规模到接待服务,管理上非常规范,能够和国际水平接轨。基督教从教会的传统和教义来说,就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在社会上做光做盐,而国家政策对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也在逐步倾斜,之前是宗教界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这些年讲的是宗教界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力量,这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由于我国宗教慈善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专业人才比较缺乏,没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机制和可效法的品牌,一些社会慈善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特殊事件让他们的社会公信力有所削弱,所以宗教界在从事公益慈善的时候,需要建立自身长期的公信力。

    天主教的郑修女从事公益慈善已11年,她在服务残障人士的过程当中,也感受到了做慈善一定要专业。比如,信仰里确实讲“施比受更为有福”,但做过慈善的人就知道,真正的慈善不是单拿东西给别人,而是帮别人做自我能力建设,“宗教界人士有软弱的爱心,剥夺了对方的自我能力”,她说。

    除此之外,宗教界人士对于慈善的认识要更深刻,不只是关注到自己的宗教活动,也要参与社会,看到社会的需要,并且眼界变得宽广,不要只是认为做慈善就是捐钱捐物,而且社会服务项目也要增加,变得更丰富,不要自我局限,如只关注养老问题。在参观了爱德的社会服务事工之后,一位伊斯兰教代表对慈善有了新的认识,以前一直认为慈善就是捐钱捐物,但事实上慈善很宽广。国家在鼓励宗教界参与社会慈善,现代的一些理念将宗教界的思路阻碍了,以为慈善就是捐钱捐物,但事实上,宗教界人士提供的是爱心服务,范围更加宽泛。

    南京的一位牧师认为,宗教做慈善,不仅仅涉及金钱,平时生活中的一个简单的帮助和关怀都是慈善,真正做善事从身边开始,他说:“我们一方面积极办老人院,一方面想让老人喜乐,这很矛盾,很多老人想的是如何与儿女在一起,所以宗教界看慈善要看自身的特点,让老年人发挥自己的价值,因为他们害怕孤独。”牧师希望宗教界在做慈善时,不只是让老人有所依,还要喜乐,这是一种眼界上的开阔,涉及到了人的心灵层面,而且做慈善不一定一开始就追求很大的规模,慈善可以从身边做起。

    郑修女还提出,宗教界做慈善要学会建立长效的慈善机制,能够从社会上拿资源,同时也建立爱的平台,单靠教堂或者寺庙的力量,想要做好社会服务是困难的,所以要学会参与社会,与其他慈善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她认为,做慈善不只是做事,还要影响别人和自己一起做关爱他人的事情。

    另外,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也要结合自身信仰的特点,发现可服务的领域,珍惜机会,以爱心去温暖他人和社会。

1   2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