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端应:人生跌宕百变的“公益人” |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4-04-29 责任编辑: 李想 |
|
不收门票不卖香的虚宁寺人气很旺。 “虫山福地现奇观,古寺翻新蕴吉祥”。位于昆明市北郊、长虫山腹的虚宁寺肃穆整洁、绿树葱茏、鸟语花香,庙堂伟器的寺院少了几分沧桑感,但是佛门的庄严与神圣却显露无遗。雕梁画栋、飞檐流角、红柱绿瓦,虚宁寺的一切看上去都很新,这是因为整座寺院曾按中国传统寺庙的建筑风格恢复重建过,而重建工作离不开一个人源源不断的努力,他就是虚宁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杨端应。 耗巨资重修寺院不求回报 据了解,虚宁寺建于元朝末年,明清时期名噪一方,后因历史原因损毁,殿宇坍塌成为一片废墟。杨端应的母亲是一位佛教居士,上个世纪90年代,她带着一小拨信徒开始了对虚宁寺小规模的重建保护。“起初真的很艰难,不少人都走了,因为重建工作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样。”杨端应说。 杨端应不忍母亲为寺院的重建奔走辛劳,2007年将虚宁寺重建这个重任接手过来。“我只是尽一份孝道,更是还自己的一个愿望。”杨端应依靠着自己的公司,8年时间先后投入1亿多元资金,将虚宁寺从之前一个5、6亩的小庵变成现在占地200多亩恢宏大气的寺院, 拥有2万5千多平方米的建筑群,上万平方米的绿化景观。而杨端应却有着更大的愿景:计划在5年内将寺院规模扩建到300亩,让虚宁寺成为长虫山生态公园里最核心的标志性景观,成为昆明北边最雄伟的佛教古建筑群。 虚宁寺不卖门票,不卖香,拥有近10个菜品的素食自助餐10元一位。用杨端应的话说,正气的道场是可以传播正能量的。除了摈弃“劝香”等不良现象,杨端应在寺院管理中也无不体现包容、关爱的精神,杨端应组织人员在寺里自己榨油,保证菜品质量的同时,还扶持了附近的两个贫困乡。 “收入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是我心甘情愿的,我只是众多铺路石中的一小块。”杨端应说。 人生跌宕百变的“公益人” 杨端应的人生有着目不暇接的传奇变化,他身份的多变也让人吃惊。 1998年,家住在红云街道办事处右营社区的杨端应成为一名村支书,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村支书做了6年,杨端应辞职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杨端应说,因为从那时起,他就已经打好主意帮助母亲完成虚宁寺的恢复和重建,也是从2004年开始,杨端应开始了做公益。 与此同时,他开始走上职业赛车手的道路。喜欢玩越野车的杨端应开始参加全国的各种越野挑战赛、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汽车越野四驱拉力赛,并且多次获得全国性的大奖,奖杯和奖状堆满了屋子。直到2009年,杨端应才将这个爱好暂时放下,因为一边要比赛,一边要顾及虚宁寺的重建工程,杨端应实在无暇分身。 激情和智慧的结合,这是杨端应对自己人生的一句评价。“我要用玩赛车的激情来做佛教事业,玩赛车是粗犷的、豪放的,它能带给我激情,能有所成就,而做佛教事业又是需要大智慧的。”杨端应说。 “知足常乐”是杨端应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很知足,我的梦想已经完成了大部分。人最重要的就是放得下,才能自在与平和,心平气静、心安理得就好。”眼前的杨端应很温和随性,完全看不出他是那个在风沙弥漫、尘土风扬中驾车一路狂奔的性情中人。 现在的杨端应不仅是虚宁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还是云南征途越野经贸公司的总经理,企业家的身份不仅能助力于寺院的重建,还能给他做公益提供更好的平台。“我们组成车队,去到那些极其偏远、不容易抵达的山区去做公益,献爱心。” 杨端应从2004年开始,已经相继投入近300万元用作公益事业,为西盟、孟连、澜沧等地的数所中小学校,搭建食堂、宿舍,解决饮水工程,送去文具,更新教学设备,扶持边疆少数民族学生上大学。“我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一点事。”杨端应说,虚宁寺已经基本完善,接下来他会将公益事业继续进行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来源:昆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