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聚焦公益
公益人才极度匮乏:近两成从业者月薪1000元以下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3-11-19  责任编辑: 李想

\

自2008年中国进入“公益元年”以来,基金会、NGO等各类第三部门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然而,由于公益行业从业者的整体能力与行业发展不相匹配、人才流动及流失严重等因素,阻碍了中国公益行业的壮大、创新及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在行业整体规模偏小、国际机构陆续撤离中国…

中国公益行业的人才困境已进入集中爆发期,或将严重阻碍中国公益行业的发展。行业自身的探索和外部资源的介入,是解决困境的两个方向

贺岁片《天下无贼》中黎叔有句名言:“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下的中国公益界。

自2008年中国进入“公益元年”以来,基金会、NGO等各类第三部门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然而,由于公益行业从业者的整体能力与行业发展不相匹配、人才流动及流失严重等因素,阻碍了中国公益行业的壮大、创新及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在行业整体规模偏小、国际机构陆续撤离中国、社会对公益需求增加的现实压力下,公益界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对公益行业的重要意义。

在“公益人才困境解决之道”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曾给出了公益人才困境的解决方法:“ 一是增加人才储备,特别是加强专业培训和人才教育;二是要增加行业的吸引力,把真正有能力有潜力的人吸引到公益行业中来。”

面对公益人才方面的诸多问题,一些有远见、行业意识较强的公益领袖及组织,纷纷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2013年10月19日下午,南都公益基金会在北京举行“银杏道,伙伴路”—银杏伙伴成长计划(以下简称“银杏计划”)2013年迎新暨毕业典礼活动,揭晓了2013届银杏伙伴名单;10月28日,友成基金会发起的“小鹰计划”开始第四期学员的招募;11月底,基金会中心网、万通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基金会培训中心秘书长必修课”将迎来第二期学员。

上述由三家基金会及机构发起的公益人才培养项目,分别针对公益创业人才、潜在的公益领导人及主要的基金会秘书长,在当下不断涌现的公益人才培养项目中堪为代表。

公益人才困局

在成为“银杏计划”伙伴之前,民间公益助学组织“担当者行动”总干事官文宾的生活一度陷入窘境。自2008年7月大学毕业后,官文宾就全心投身公益,但微薄的薪资难以偿还大学时欠下的助学贷款,更无力顾及远在农村的家庭。

现在,“担当者行动”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并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官文宾也开始思考从量到质的转型。“我个人的发展依然存在瓶颈,个人能力与机构的转型还存在不匹配之处。如果这一瓶颈得到突破,我将更好地带领组织进行二次创业。”官文宾告诉《中国慈善家》。同时,由于行政经费紧张、工作量大,“担当者行动”的全职员工均面临严重的生活压力,导致机构出现了人才流动大、稳定性差等问题。

与官文宾一样同为“银杏计划”伙伴的司占杰,是云南真爱社区康复发展中心的领导人,200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云南从事麻风病患者的社会融入工作。由于身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司占杰感受到的个人与机构困境尤为明显。在申请成为“银杏计划”伙伴的材料中,司占杰写道:“这些年来,特别是结婚以后,经济上的压力让我产生了顾虑,影响了我在公益道路上大胆地前行。不知不觉中,100块钱在超市里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于是我们选择去城中村和路边摊买东西。人生走到30岁这个点,只顾自己有点不现实了。”

在司占杰看来,做公益也需要理论和技术支撑,但其专业能力一度难以得到提升,高端人才也无法被吸引常驻云南。特别是在海外机构逐渐撤离的当下,公益机构所获得的支持开始萎缩。

相比“担当者行动”和云南真爱社区康复发展中心等草根NGO,基金会则是公益行业里的“高富帅”,但在人力资源上同样面临困境。人手不足、机构领导人与团队成员的能力悬殊等,是公益基金会普遍面临的问题。

10月21日,平日有十几个人办公的南都公益基金会办公室,只有五六个人在工作。近期,南都公益基金会上下都在为一个重要活动而忙碌。“很多同事累得不行,申请了调休,我自己也有点透支。”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说。

万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劲曾供职于大型国际机构,目前他最头疼的问题,是机构员工的能力达不到要求。“如果下属不能对你的工作提出挑战,这个行业的发展就很难令人满意。”

2010年12月,南都公益基金会发布了《中国公益人才发展及需求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公益慈善组织普遍反映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缺乏公益领域的能力、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也缺乏吸引优秀专业人才的机制,严重制约了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具体而言,招人难、人才流失严重、缺乏发展型人才,是公益组织在人才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公益从业者待遇低、发展空间小、社会保险差等。

与公益基金会相比,草根NGO的人才困境更为严重。

《报告》显示,中国约90%的NGO从业者的月薪在5000元以下,18.4%的NGO从业者无固定收入或月薪在1000元以下。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仅占11.5%,且多为基金会工作人员。

虽然NGO组织基本薪资与全国平均水平趋同,但高级管理人员与其他行业差距很大,上升空间小。“美国公益人的薪酬比其他行业低20%30%,管理层收入与其他行业的差距不会太大。”中国公益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章高荣告诉《中国慈善家》。据李劲观察,“美国的基金会其实是一班‘牛人’在做,因此美国基金会从业人员的工资不会差。”

《报告》还指出,近40%的中国NGO组织未给员工提供社会保险,而在提供社会保险的NGO中,提供完整五险一金的不到20%。此外,NGO 从业者还必须面对繁重的工作量,20%以上的NGO从业者表示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2个小时。

1   2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