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百姓声音
用良心写就传奇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1-10-19  责任编辑: 公益中国
  2011年9月22日,一篇声援陈光标砸车的文章《陈光标“砸奔驰”砸的是“法律专家”的脸》荣登中国日报网首页,以强大的冲击力重树起人们对”中国首善”陈光标的信心。文章的作者孙玉良,同时也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注意。

  孙玉良习惯以农民自称,即使“农民”这个词一再被新社会赋予“低素质”的象征,他却无怨无悔。他说:“上善若水,尽管水往低处流,却无往不胜。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却能干出不凡的事,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吗?历史上的很多伟大事件,都是农民干出来的,领袖毛泽东不也是农民出身吗?我每干完一件自己满意的事,我都要在这件事上贴上农民的标签,就是想证明,农民,其实是最伟大的人群。只有农民,才真正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得善,种恶得恶的道理------”他的这些话,朴实无华,却句句深入人心。他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虔诚地为农民这一角色讲话,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好人”。

  “好人孙玉良”,网民们都爱这样称呼他。

  孙玉良的生活历程如同一部元杂剧,有曲词,有宾白,还有宫调和科范。他用良心写词、用思想道白、用脚踏实地的四肢科范,用不畏艰险的勇气谱曲。

  1968年9月8日,孙玉良在河北省任丘市边渡口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呱呱落地,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他深深记住了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他的内心深处,农民就是”好人”的化身,农民厚重如山,为人真诚。他的父、母、姐、妹均是农民,农民的情怀植根于他的血液,流露在他的言行举止中。他说:“我的妻子是普通农村妇女,很贤惠,很务实,很漂亮。”三个“很“字,字字千金,既展示了他淳朴的农民风格,又体现了他热爱家庭的美德。

  1988年,孙玉良高考落榜后,依靠勤工俭学自费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无门投靠,被大多数单位拒之门外,连当一个民办教师的资格都求之不得。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给时任任丘市市委书记高慕娟(现已去世)写信求救,痛陈时弊,述说艰难。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高书记收到他的书信后高度关注了此事,并给相关部门批示“请酌情解决”。后来,相关部门确认他的情况属实后,安排他到惠伯口乡文化站,当了一名通讯员。由此开始,孙玉良坎坷而有意义,精彩而传奇的生活逐渐拉开序幕。

  在乡政府工作的五年中,孙玉良以一名“临时工”干部的尴尬身份,默默无闻却勤奋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几乎年年荣获任丘市“先进工作者”称号,但由于他自费大学毕业,是农业户口,又因为性格耿直“不会办事”,所以一次次丧失了转正机会。1995年8月,仕途无望工资低廉的孙玉良辞去了乡政府的工作,再一次自费到河北人口学校秦皇岛分校学习并如期毕业。1996年8月,“双文凭”的孙玉良自荐到河北星火集团当了一名业务员,半年内,他成绩显著,做出了集团公司最好的销售业绩,先后被提拔为分厂销售副厂长、厂长、总公司销售部经理、工会主席等职务,并组织了一场“厂长经理与职工面对面”交流会,被作为河北省的先进工会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2006年3月,38岁的孙玉良在沧州闻达电脑学校学习电脑,成为该班年龄最大的学员,他用坚强的毅力学会了五笔打字,开始接触网络世界。他常对人们说,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人要“懂电脑,会开车,致富技能装心窝”。孙玉良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充实自己,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鼓舞着身边的人们。2006年8月,孙玉良因病辞去河北星火集团的一切职务,回到老家务农养病。2007年3月,苦闷的孙玉良在新浪网开了博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年写了六十多万字的博文,点击量过百万,新浪博客周刊、《沧州晚报》、《河北科技报》、河北广播电台、团中央《中华儿女》杂志分别以“孙玉良:打造中国农民第一博”的标题对他的写博事迹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四十多年的漫漫人生路中,父亲孙三友对孙玉良的成长影响至深。小时侯因为家穷,孙玉良常常偷吃别人家的东西,比如西瓜啦、红薯啦、桃子啦等,有一次偷了别人家的一个东瓜想拿回家让妈妈包饺子吃,遭到了父亲的狠揍与严厉的批评,母亲说“拿都拿来了,孩子嘴馋,下不为例算了”,父亲却拧着小玉良的耳朵把偷来的东西亲自给人家送回去赔礼道歉。这对孙玉良刺激很大,“恨”了父亲二十年,直到慢慢长大,他才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中国有句古话叫“打是亲,骂是爱”,又说“棒下出孝子”,其实在某些方面是非常有道理的。父亲的“打”让他有了正确的是非观,也把孝道深深播种在孙玉良的心里。

  2005年底的一场大病,孙玉良因沉重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患了脑血栓,在病床上躺了整整九天,他也认认真真地思索了九天。有两句话对他影响最深,一句是保尔的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碌碌无为而羞耻。一句是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想,如果他在2005年底因病死了,肯定是轻于鸿毛了。“因为前半生是为了生活而挣钱,整天围着钱转,结果也没挣到多少钱”。出院以后,孙玉良改变了对人生的态度,重拾起笔,开始了写作生涯。他认为,写作可以唤起一个人对生命和对生活的深度思考,可以重塑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出院以后,孙玉良象换了一个人一样,他对生活的态度彻底发生了转变,以前和其他人一样,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多挣些钱而已,现在在他看来,昨天的自己是那样的单纯和愚蠢。天空一行大雁飞过,让孙玉良感悟到“人活一辈子,总得给后人留下点什么,才有意义”。什么东西可以千秋万代呢?孙玉良认为是思想:一个人的伟大有两种,一种是他的思想伟大,让后人受益,比如孔子、老子的思想;一种是他的行为伟大,如岳飞的精忠报国,上阵杀敌。所以做好事,做好人,从生活中悟出思想,把这思想的经验流传给后人,是他想做的事。文字,便是传播这种思想的工具。

  于是他说:“后半生我不可能离开文字了,就象一个司机不可能离开车一样。”

  2008年,孙玉良在博海中结识了安微重残女方华清,被她顽强抵抗疾病的精神和孝心所感动,帮助她在网络、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上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卖词救父”的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后方华清被中央文明委评为“中国好人”;同年12月,孙玉良通过公开竞选,当选为边渡口村党支部副书记,并于2009年发起筹办了“边渡口村三农文化图书馆”,其事迹被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村委主任》等媒体以“孙玉良:用文化包围农村”的标题重磅报道;2010年,孙玉良依靠网络,又办起了边渡口村家长学校,邀请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高虹女士为教师和家长们免费讲课,让成千上百的家长和孩子受益;同时,孙玉良象农民播种庄稼一样不断通过网络“播种思想的种子”,其文章或观点先后被美国《侨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新华侨报》、团中央《中华儿女》、宣传部《政工研究动态》、组织人事部《中国人事报》、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环球人物》、新华社《现代快报》、中华红十字会《博爱》、《世界文艺》、香港《新世界诗刊》、《满分阅读·高中版》、《中国水运报》、《百家讲坛》、《廉政瞭望》、《可乐》、《中外文摘》、《今日文摘》、《东西南北》、《观察与思考》、《哲思》、《天中晚报》、《珠江晚报》、《重庆晚报》、《南方》、《广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山商报》、《都市女报》、《新快报》、《扬子晚报》、《呼伦贝尔日报》、《今日早报》、《南国都市报》、《青年文学家》、《徐州矿工报》、《辉煌明天》杂志、《读史》丛书、《分水岭》杂志、《河北中小企业》杂志、《河北《共产党员》、《河北青年报》、《河北妇女报》、《大众阅读报》、《沧州晚报》、《沧州日报》、《白洋淀》等发表或转载,荣登2007年新浪文化博客名人榜,2008年人民网“两会”特别报道、“博”在两会“百名博友名录”成员;2009年江山文学网名人堂,2010年光明网名博推荐榜、人民网文化博客名博推荐榜、中工网时政博客推荐榜、强国博客十大文化热文榜(亚军)、环球网名博推荐榜。由海南网远观访谈录和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2010年度人物风尚人物评选中,孙玉良以绝对优势获2010年度人物风尚先生称号。

  2011年,孙玉良的第一部杂文集《游义梦水——孙玉良乱弹四大名著》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治国亲自题写书名,著名文史学者刘继兴作序,北京外国语学院丁启阵教授、著名作家老村题字鼎力支持,出版伊始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孙玉良作为一个农民先后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如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副总编审、河北中小企业杂志社记者、17xie网站社科版主编、江山文学网顾问、海南网远观访谈录顾问、北京鸿儒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主编、广州日报特约文化时评人、广东东莞仁朴文化传播公司新闻中心主任、任丘市广播电视局特约评议员等,同年,孙玉良被海翰集团聘为品牌顾问,三个月因卓越的工作成绩由一个普通的农民工荣升集团副总,并着手筹办北京海翰之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出“海翰之音”只为“有使命的企业和有使命感的企业家服务,为能够给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口号,依托北京海翰这个平台,再一次书写他在更高境界上的农民传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海翰总裁吴伯文对记者说:“我正是深入了解了孙玉良的传奇经历才最终决定重用他的:自费上大学,且勤工俭学,一奇;通过给市委书记写信的方式谋职,二奇;河北星火集团的十年打工生涯,半年就由一个打工者升为副厂长、厂长、总公司的销售经理、工会主席,三奇;38岁才学电脑,并有学成软件工程师的决心,四奇;一年写博六十万字,点击突破百万,五奇;一个普通网民助力重残女“卖词救父”并大获成功,六奇;公开竞选村官并成功当选,七奇;依靠全国网友援助建起边渡口村三农文化图书馆,八奇;依托女网友帮忙建起边渡口村家长学校,九奇;43岁了还有勇气“北漂”,三个月就由一个普通的农民工提拔为公司副总,这是我给他续写的十奇”,是啊,无论是奋斗过程还是取得的成果,孙玉良的传奇经历无不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去发掘自身的潜质,在自己的理想路上脚踏实地证明自我。

  孙玉良是从一个普通农民走向了另一个境界的“农民”,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在证明着“农民”这个特殊的代名词在新世纪的价值。

    来源:光明网

国家机关 | 驻外机构 | 社会团体 | 新闻网站 | 媒体网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网站 | 地方网盟 | 友情链接 | 黄金链 全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